比扩为何普及键关注的真正关账户值得容更抽象
最近在ETH HK大会上听完V神演讲后,我陷入了思考。作为一个长期观察加密行业的从业者,我惊讶地发现账户抽象(Account Abstraction)的地位已经超越了以往大热的扩容话题,这背后其实反映了行业发展的深刻变化。 记得几年前,整个行业都在为TPS焦虑。各种Rollup方案你方唱罢我登场,Starknet这样的L2项目甚至宣称能达到数万TPS。但现实很骨感——高TPS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用户增长。就像修了一条八车道高速公路,却发现根本没几辆车在上面跑。 我有个朋友去年想尝试DeFi,结果在创建钱包这第一步就被难住了。私钥保管、Gas费支付、交易签名...这些对Web2用户来说简直像在破解摩斯密码。这让我意识到,扩容解决的是"能不能跑"的问题,但现在的关键其实是"会不会开"。 账户抽象要做的事,就是把区块链的使用体验拉回到普通人能理解的层面。想象一下,如果每次用微信都要手动配置TCP/IP参数,这app还能有今天的用户量吗? 目前来看,账户抽象的落地可能需要经历三个阶段: 首先是L2的原生支持。但说实话,现在的Layer2就像给汽车加了个自动挡,虽然简化了操作,但离"无人驾驶"还差得远。我试用过几个智能合约钱包,功能是很强大,但设置过程依然让人头大。 其次是像UniswapX这样的协议层创新。Permit2+Reactor的组合拳确实精妙,不过就像教老年人用智能手机,功能再多也得先学会解锁屏幕。 最后是以意图为中心(intent centric)的终极形态。这让我想起科幻电影里的场景——"帮我赚最多的钱",AI就能自动完成所有操作。但饭要一口一口吃,账户抽象就是这第一口饭。 现在行业里有个有趣的争论:到底是先有账户抽象才能吸引新用户,还是新用户涌入倒逼账户抽象发展?从我观察来看,这就像90年代互联网普及时的情景——网速慢没人用,没人用网商就不愿意投资提速。最终还是靠AOL这样的"傻瓜式"服务打破僵局。 加密行业现在需要的,或许就是属于我们的"AOL时刻"。当普通用户不再需要理解"私钥"、"Gas"这些专业术语时,真正的Mass Adoption才会到来。毕竟,没人会为了使用电灯而去学习发电原理,对吧? (作者Haotian,资深加密观察者。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见解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)扩容的迷思:我们是不是走偏了?
账户抽象:把方向盘还给普通人
鸡生蛋还是蛋生鸡?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以太坊蓄势待发:4000美元大关近在眼前?
- 香港稳定币:一场金融支付的静悄悄革命
- 神秘巨鲸狂揽5290万枚狗狗币,市场流动性正在悄然收紧?
- 市场警报:比特币陷入拉锯战,以太坊4060关口危在旦夕!
- GameFi:一场狂欢后的冷思考——泡沫破灭还是凤凰涅槃?
- 400万美元的区块链盛宴!VietBUIDL 2025黑客马拉松等你来战
- 2025年区块链早餐:比特币或将颠覆房地产,Solana生态持续火爆
- 全球金融动态观察:数字货币浪潮席卷美日,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
- 深夜币市风云:鲍威尔一句话引发的疯狂24小时
- 链上数据在说话:ENA与ETH的牛市密码解读
- 当科技遇上温度:火币HTX的企业公益之路
- 稳定币收益革命:Curve 新作 Yield Basis 能否改写游戏规则?
- Chainlink研究报告深度解读:LINK代币真的能翻20-30倍?
- 从IT神童到币圈狂人:戴志康的豪赌人生
- 比特币跌破11万大关背后:一场通胀数据引发的市场焦虑
- 当衍生品变成主角:警惕那些被杠杆扭曲的市场狂欢
- Web3社交赛道:熊市中的新希望?
- 从币圈掘金到AI淘金:一家加密货币公司的华丽转身
- 币市惊魂五日:比特币摇摇欲坠,这次真的不一样吗?
- 以太坊价值革命:质押、ETF与企业储备的三重奏
- 搜索
-